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新闻中心

政务创新、宜居生活与未来城市的共生之道圆桌对话圆满举办

文章来源:城市创新产业研究院 发布时间:2025-03-06 08:08:01

3月5日,由城市创新产业研究院主办的《政务创新、宜居生活与未来城市的共生之道》圆桌对话成功举办。

2016年通州被确立为北京城市副中心,七年来从"睡城"到"新城"的蜕变令人瞩目。今天我们聚焦政务改革如何赋能城市发展、人居环境如何回应民生需求、城市建设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。首先请张局长分享政务服务的创新实践。 

政务服务者罗女士表示:政务服务的核心是"减负"与"增效"。我们打造了全市首个"一窗通办"智慧大厅,企业开办实现4小时办结,窗口压缩60%但效率提升200%。更关键的是通过大数据打通京津冀三地179项跨省通办事项,让副中心成为区域协同的枢纽节点。

政务改革如何重塑城市基因

政务创新不仅是流程优化,更在重构城市空间逻辑。市府东迁带动40余家市级部门、超1.5万名公务员入驻,这种"政务功能疏解"倒逼通州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。我们在规划中特别强调"政务设施与生活场景的嵌入式融合",例如社区服务站叠加图书驿站、养老咨询等复合功能。

宜居之城的生态与人文密码

通州居住人刘博表示:作为土生土长的通州人,最直观感受是绿意变多了——家门口的运河商务区建了11处口袋公园,带孩子去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能玩一整天。但教育资源仍显紧张,新建校师资需要时间沉淀。

这正是"先规划后建设"理念的体现。通州预留了28%的生态空间占比,大运河5A景区创建与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同步推进,让历史文化成为城市底色。我们正在构建"双环生活圈":外环生态廊道+内环15分钟社区服务圈。

未来城市的挑战与突破

城市建设规划专家王飞表示:当前通州面临三大矛盾:职住平衡率刚达65%仍需提升、轨道交通运力逼近饱和、商业活力与国贸CBD仍有差距。建议借鉴东京新宿"站城一体"模式,将副中心站打造成超级TOD枢纽。

张涛认为副中心正在探索"政务+商务"联动机制,例如为环球影城产业链企业定制"一件事"服务包,用政务效率反哺产业发展。明年将启动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,进一步释放发展动能。

这场对话揭示了通州从"地理副中心"到"价值新中心"的进化之路——政务改革构建效率之城,生态人文铸就温度之城,智慧规划孕育未来之城。正如大运河跨越古今的奔流,通州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北京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