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>新闻中心

以人为本、智能向善的全球实践 北京打造“数字友好城市”

文章来源:城市创新产业研究院 发布时间:2025-07-07 18:04:25

在数字技术深刻重塑全球经济社会格局的今天,“数字友好城市”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范式。在近日召开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,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指出,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要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、突出应用导向、深化产城融合,让数字技术真正赋能高质量发展。

  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,北京于2021年提出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并发布实施方案。“北京在本届大会上提出‘建设数字友好城市’,其核心价值在于以人为本、智能向善。”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表示。

  据介绍,2024年,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.2万亿元,占GDP比重45%,智能网联汽车、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快速崛起,市民热线“12345”问题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超97%,展现了数字治理的显著成效。

  数字友好城市的建设首先需夯实数据要素基础。刘烈宏表示,要打造集约统一的数字底座,建立城市智能中枢,推动跨部门数据协同共享,实现“设施互通、数据融通、平台连通、业务贯通”。北京市通过金融公共数据专区为70多万家企业提供超4亿次数据服务,助力产业创新。同时,应用导向是核心,需以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提升政务服务,优化交通、环保等城市治理,增强应急管理能力,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。

  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介绍,“京通”小程序整合574项服务,实现新生儿出生证明线上申领、老年人一键呼叫等便民功能,并通过社区数字驿站和适老化改造确保特殊群体共享数字红利。

  产城深度融合是数字经济的动力源泉。北京市提出“一区三中心”目标,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,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双向赋能。自动驾驶、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数据应用场景不断拓展,如北京经开区发布数据产业政策,推动数据要素流通与产业集群培育。国家数据局提出,到2027年要形成一批“横向打通、纵向贯通”的智慧城市,到2030年实现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。

  全球协作是数字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维度。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期间,北京市携手40余个国际城市成立“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”,聚焦跨境数据流动、AI伦理等议题。世界贸易组织(WTO)副总干事张向晨指出,全球数字交付服务贸易规模已达4.5万亿美元,但数字鸿沟依然存在,需制定包容性规则,加强发展中国家数字能力建设。西班牙德尔特夫雷市市长路易斯表示,期待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旅游、农业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,让数字经济惠及全社会。

  数字友好城市的终极目标是“智能向善”。许心超表示,北京市通过强化数据安全法治、筑牢网络安全防线,确保市民在数字空间中安心畅行。

  王钦敏称,北京“城市大脑”整合交通、医疗数据,实现精准化管理,同时推动IPv6全覆盖、算力中心建设,为未来数字生态奠定基础。

  从北京实践到全球协作,数字友好城市的建设不仅是技术升级,更是治理理念的革新。王钦敏表示,新加坡的智慧国家计划、欧盟的数字城市指数框架等国际经验表明,数字治理需突破传统模式,构建跨国协同机制。

  未来,通过数据要素市场化、国际规则协同和技术普惠,数字友好城市将塑造更具包容性、韧性的智慧社会,让技术进步真正服务于人的尊严与福祉。